项目背景
科学评价医疗服务绩效是医疗服务管理的基础。由于医疗服务具有多样性、高风险性、不易比较等特点,因此,评价医疗服务绩效较为困难。国际经验表明,从医疗服务的固有特点考虑,需要在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时,系统地进行风险调整,才能保障评估结果的可靠性。在众多的风险调整工具中,DRGs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。实践证明,DRGs方法是科学、系统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医保付费工具,有很好的应用前景。随着新一轮的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,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医院,已经将DRGs应用于医疗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。为了科学评价医疗服务绩效,管理医院资产、资金,医院亟需在DRGs上建设医院绩效评价平台,将基于DRGs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技术应用到本院各科室、各医师和各病种的绩效评价、临床重点专科的绩效评价上。同时,还将此评价技术应用到资产、资金及卫生政策的分析工作上,让医疗服务绩效评估结果直接服务于卫生决策。
项目总体建设内容
本项目依托病案首页数据,构建DRGs综合评价管理系统,该系统集成DRGs分组器工具,基于DRGs关键指标对医院开展全方位评估。在医疗服务能力层面,通过DRG组数衡量诊疗覆盖广度,以CMI值体现病例复杂度;运营效率方面,借助时间消耗指数分析流程优化空间,依据总权重评估产出规模;费用管控中,运用费用消耗指数追踪成本效益;医疗安全上,通过中低风险组病死率预警潜在风险,以标化病死率对标行业标准。通过多维指标联动分析,助力医院优化资源配置、控制住院费用,最终形成涵盖能力、效率、成本、安全的全方位管理闭环。
医院评价
首页指标页面:以图表形式呈现基于 CN-DRG 全指标体系的医院医疗能力、服务效率、质量安全总体分析,按年、月、时间段划分数据维度。展示常规指标如出院人数、平均住院日等,以及 DRG 指标如 CMI、总权重等。对于无风险死亡明细等重要追踪指标,可点击下钻查询详细数据。
学科能力页面:提供不同时间段各 MDC 组的数据视图,展示分析病案数、入组率、DRG 组数等指标。用户可通过筛选时间段,对比各 MDC 组的学科能力表现,直观了解学科发展动态。
病组概况页面:依据出院人数、死亡率最高、权重最高、权重最低等不同排序方式,展示病组相关指标的统计明细。以表格或列表形式呈现,方便用户快速浏览各病组关键信息,发现重点病组情况。
分组情况页面:采用可视化图表(如柱状图、饼图等)统计不同风险组病组情况,清晰展示各风险组的分布和占比。用户可通过交互操作查看各风险组的具体病组详情,了解病组风险结构。
病案质量页面:展示有效病案(细分可入分组器、不可入分组器等)和无效病案的概览信息,如数量、占比等。对于未入组病案等重要指标,支持下钻查看病案明细,便于用户深入分析病案质量问题。
服务半径页面:呈现异地出院病人统计数据,包括人数、占比等。同时展示异地病人 DRG 组前 10 的统计信息,用户可下钻明细,了解异地病人的疾病分布和医疗服务情况,为医院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参考。
DRG 组标杆值页面:以表格形式罗列 DRG 组的各项标杆值,如权重系数、平均住院日、各类费用等。用户可根据需求筛选不同 DRG 组,查看详细标杆值数据,为医疗成本控制和质量评估提供依据。
科室评价
以可视化数据驾驶舱形式呈现,支持按年、月、自定义时间段筛选,涵盖医院大专业至各病区的 CN-DRG 全指标体系分析。页面顶部设置核心指标看板,通过动态图表直观展示 DRG 组数、CMI 值、总权重等医疗能力数据,以及时间 / 费用消耗指数、低风险死亡率等效率与安全指标。
左侧栏设有「分析维度切换」功能,可快速跳转至科室费控、病种分析、分组统计等模块。点击「科室对比」,页面中央以热力图与排行榜结合的方式,展示各科室的总分值、能力 / 效率 / 安全指数排名,同时支持下钻查看单科室绩效分析报告,涵盖疑难重症例数、异地疑难占比等深度数据。
页面右侧嵌入「行业对标」板块,自动调取行业内各专业 CMI、平均住院日等关键指标的对标值,通过双轴折线图对比本院数据与行业基准,辅助科室定位发展差距。此外,页面底部集成「目标值测算」工具,用户可基于实际需求输入参数,系统即时生成各科室的 CMI、费用消耗指数等目标值,为运营规划提供数据支撑。整个页面支持多统计口径切换,适配医院不同病区管理需求,助力管理层与科室实现精细化运营决策。
医师分析
围绕需求,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,通过多维度、多形式分析,助力用户清晰了解全院诊疗绩效,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。
该页面采用分层交互设计,顶部设置「分析维度切换器」,支持快速切换 “诊疗组”“各级医师”“全院医师” 三大分析视角,搭配时间筛选器可按年、季度、月调取数据。核心区域以数据驾驶舱形式布局,左侧为动态指标看板,实时展示总分值、CMI、低风险死亡率等核心绩效指标,通过进度条与行业基准值直观对比差距。
页面中央是绩效分析主界面,采用 “矩阵热力图 + 排名瀑布图” 组合:热力图以颜色深浅展示各诊疗组或医师在医疗能力、服务效率、质量安全三大维度的综合表现;瀑布图则呈现按总分值、DRG 组数等指标的横截面排名,点击条目可下钻查看详细绩效数据。同时,右侧配置「多维分析面板」,支持环比、同比、趋势分析,通过折线图与柱状图的联动,动态展示绩效变化趋势,例如 CMI 值的季度波动、费用消耗指数的年度变化等。
针对全院医师绩效计算规则,页面底部设置「数据说明」弹窗,明确同病历仅计入一例医师分析病案的逻辑,并提供数据导出功能,方便用户下载原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。此外,页面支持筛选不同职称、科室的医师群体,或聚焦特定诊疗组,帮助管理者快速定位优势与薄弱环节,为绩效考核、人才培养及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。
费用分析
该页面采用模块化布局,实现多维度费用剖析与病种成本对标。顶部设置时间筛选器(日 / 月 / 季度 / 年)与院区、科室筛选框,灵活定位分析范围。左侧区域通过折线图直观展示全院费用走势,结合同比、环比数据标注关键节点变化;右侧以环形多层饼图呈现费用构成,药品费、检查费、耗材费等分项占比一目了然,点击分项可展开二级费用明细。
页面中部设置 “CN-DRG 组费用对比” 专区,以横向柱状图对比本院各 CN-DRG 组例均费用与标杆值,异常数据标红预警;搭配数据表格,支持按病重组、费用高低排序,快速定位高成本或低效病组。此外,提供趋势对比功能,通过双折线图呈现本院与标杆例均费用的时间变化趋势,帮助医院挖掘费用管控潜力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成本效益。
分析报告
该功能基于医院 CN-DRG 绩效分析结果,可快速且便捷地一键生成绩效报告。报告涵盖数据来源等关键信息,包含 DRGs 组数、费用消耗指数、时间消耗指数等指标。用户能按年度、月度或自定义起止时间生成报告,报告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,便于直观理解。同时,支持导出为 word 格式,方便存储、分享和进一步编辑,为医院进行绩效评估、质量管控和决策制定提供系统且全面的文档支持,助力提升医院管理效率与质量。系统设计图如下:
Drg分组
该功能主要服务于病案管理与 CN-DRG 分组工作。提供病案批量上传功能,提高病案录入效率,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。具备基于 CN-DRG 的批量分组和单条分组两种方式,可灵活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分组需求。同时,支持查询手术和疾病编码的 CN-DRG 入组情况,便于工作人员快速获取病案的分组信息,为医疗数据分析、费用核算、绩效评估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,助力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。
标准组查询
该功能主要用于提供医院每年 DRG 组相关的关键指标数据,包括权重、平均住院日以及例均费用的标杆值和风险值。通过这些数据,医院可以了解各 DRG 组的资源消耗情况和医疗服务产出,评估不同疾病组的医疗质量和效率。标杆值可作为各科室努力的目标和参考标准,有助于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,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。风险值则能帮助医院识别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和费用异常情况,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,以保障医疗安全和控制医疗成本。
技术应用
3.1系统技术
系统的软件体系应采用组件化的设计,在满足系统安全的总体要求下,支持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(SOA),符合J2EE规范,在B/S结构下,遵循通用Web浏览器的规范,支持HTML、DHTML等通用的浏览器标准,同时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和应用服务接口,以XML作为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,使用中间件技术来封装所有的业务逻辑,提供支持Web Service 技术的服务接口。
软件接口需要能适应软件开发集成过程中的各种要求,能确保数据在各个系统模块以及系统之间的正确交换,同时,还需要能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,能易于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接口的功能升迁。
3.2系统集成方案
系统支持与院内his、lis、pass等多个业务系统进行集成,整合生成门(急)诊诊疗信息页,内容需包含且不限于患者基本信息、就诊过程信息、诊疗信息、费用信息、支付信息、检查信息、检验信息等。
- 数据交换方式
系统提供不同接口方式如HTTP、Web Services等接口方式,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。
- HTTP接口
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基础之上的,当浏览器需要从服务器获取网页数据的时候,会发出一次Http请求。Http会通过TCP建立起一个到服务器的连接通道,当本次请求需要的数据完毕后,Http会立即将TCP连接断开,这个过程是很短的。所以Http连接是一种短连接,是一种无状态的连接。
- Webserve接口
Web 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,低耦合的,自包含的、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,可使用开放的XML(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)标准来描述、发布、发现、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,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。
-
接口特点
-
易于维护
通过使应用松耦合或分离,使系统环境中的接口更容易维护。同时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对外提供统一接口,屏蔽了单个系统内部的改变,可以很容易替换过时的应用。
- 可扩展
数据交换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扩展接口,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。
3.3软件结构
系统大体主要分为:数据接入、数据管理、数据应用几个部分.<img src="/images/docs/case5img1.png" alt="IMG_256" />
数据接入是对数据进行抽取、交换,将其集中存储在数据中心缓冲库;数据管理对接入到缓冲库的数据进行清洗、转换、汇集、规整、标准化,最终按照不同的使用需求,将标准的、规范的、高质量的数据保存到各自的结构化、非结构化存储,以及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撑的数据中心;数据应用对用户和业务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查询、分析、报表、统计、展示功能。
3.4界面设计
界面设计思想
为用户而设计,而不是为设计者而设计。
界面设计原则
(1)界面要美观、操作要方便并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。
(2)界面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。
(3)界面要根据不同用户的层次设计。
(4)避免出现嵌套式的界面设计。
(5)界面和代码要相互制约。
(6)界面要通“人性”。即要有引导用户操作的功能,又要有出错时能提示用户如何操作的功能。
界面风格
本项目设计紧跟业界的主流设计风格:扁平化设计。扁平化设计有明显的几个好处:
(1)界面美观、简约大方、条理清晰;
(2)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、极简、符号化,去除冗余的装饰效果突显文字图片等信息内容;
(3)完美兼容各主流浏览器,安卓、ios等不同系统的平台和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设备,适应性强。
界面控件
对系统中通用控件进行设计,包括日期选择框、维下拉框、文本输入框、单选按钮等。
3.5系统建设原则
根据我们多年来数据仓库类项目的实施经验,结合本项目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,将建立统一的平台系统总体架构,总体架构以松耦合、高聚合、多层次架构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作为指导思想。
本项目的基本建设原则是:实用性原则、规范性原则、时效性原则、安全保密原则。
实用性原则
该系统的实用性原则为“全面覆盖,分步实施,有序推进”。
系统总体架构时应考虑相关业务模块及其业务数据;在进行数据仓库建模时,不但应纳入更多业务指标,也要采用总线架构等先进技术,允许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数据模型。
系统的设计将构建在成熟的软件平台产品基础之上,在实施和维护上能做到零代码开发定制应用,因而保证了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。
规范性原则
该系统的规范性原则为“强调规范,注重接口,讲究实效”。
系统建设将符合项目单位信息化建设要求,并将要求落实到系统的构建和设计中;同时满足业界标准和规范,包括平台安全建设、符合SOA接口规范等。
时效性原则
该系统的时效性原则为“实时响应,性能优化,注重质量”。
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特性,保证从数据库优化、报表设计合理、业务功能整合上的系统架构先进性,从而保证系统在业务人员需要的操作时间内做到及时响应。
安全保密原则
该系统的安全保密原则为“安全第一,保密为准,机制保证”。
系统建设的安全和保密要遵循《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》(BMB17-2006)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各项要求,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标准和管理规范,遵循项目单位有关安全保密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,并充分依托项目单位信息化管理安全保密体系;要考虑处理好安全和实用的关系,确保系统安全和实用;考虑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相结合,管理需要以强大的技术手段作为依托,技术的实施需要以管理目标作为依据,并与管理措施紧密结合。